●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
全身系统性化疗由于缺乏对血脑屏障(BBB)的穿透性和存在外排泵(effluxpumps),传统的细胞*性药物在脑转移瘤管理方面的作用有限。血肿瘤屏障也对系统化疗给药的分布构成了挑战,尽管脑转移瘤患者中这种结构经常受到损害。在对(人-BR-Her2和小鼠4T1-BR5)两种不同的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前模型的例脑转移瘤的分析中,在89%的病灶中检测到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部分受损;然而,对于大多数有通透性的转移瘤,药物浓度仅在相对小的亚群(10%)中达到细胞*性水平。传统上,一旦所有的手术和放疗选择用尽,有难治性疾病的患者大多数会使用化疗。几项探索系统性药物在脑转移瘤患者中应用的试验,包括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顺铂和培美曲塞、顺铂和长春瑞滨(vinorelbine)、紫杉醇和顺铂、培美曲塞和顺铂,以及替莫唑胺,都未能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应率。靶向治疗对各种癌症,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分子驱动因素的识别,导致了几种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具体来说,小分子和/或抗体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各种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并给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EGFR突变或ALK易位),乳腺癌(Her2阳性疾病患者)和黑色素瘤(BRAFVE突变疾病患者)的生存亚组带来显著的生存改善。由于认识到脑转移瘤仍然是在管理这些恶性肿瘤方面的重大的挑战,相比前几代的靶向治疗,对发展能有更好的血脑屏障(BBB)穿透率的新的靶向药物一直在投入相当大的努力。传统上,脑转移瘤患者形成这些恶性肿瘤比那些没有转移瘤的有更糟糕的结果。然而,关于新型药物的研究的一个主要局限性仍然在于,缺乏可用的关于特别是对脑转移瘤患者的系统性药物疗效的III期随机试验数据。非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瘤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激活突变是大约30%这种疾病的患者确定患有的KRAS的功能获得性突变(gain-of-functionmutations)。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批准可以采用的直接针对KRAS的突变形式的靶向治疗。对NSCLC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取得的最令人鼓舞的成果已在EGFR突变和ALK重排疾病的患者中报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15-35%的原发性NSCLC中检测到的EGFR突变的激活,在亚裔患者中发现的比例高于其他族裔的患者。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瘤的可能性较高,但与EGFR野生型疾病脑转移瘤患者相比,预后也更好。初步报告支持第一代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在小型研究系列的患者中的疗效。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41例重要的(measurabke)脑转移瘤患者中,10%的患者出现部分反应,17%的患者出现稳定的疾病,在这个重度预处理(heavilypre-treated)的人群中,反应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5个月(27例患者之前接受过化疗,18例之前接受过WBRT治疗)。其他几项研究证实,与过去的对照组(historicalcontrols)相比,反应率、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体生存(OS)持续时间有所改善。使用第一代EGFR抑制剂的高剂量脉冲疗法与标准疗法相比,其疗效显著提高。一些试验也评估了放疗与EGFR抑制剂的结合。在一项包括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II期研究中,观察到厄洛替尼(erlotinib)+WBRT的总有效率(ORR)为86%。本研究发现,EGFR突变型疾病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19.1个月,而EGFR野生型疾病患者的中位OS为9.3个月。然而,一项包括80例患者的II期随机试验未能显示,与安慰剂加同步WBRT治疗相比,在WBRT中添加厄洛替尼有任何益处。同样,在非选择性的例患者中,将替莫唑胺或厄洛替尼添加到WBRT或SRS治疗中并没有观察到临床疗效。一些第二代和第三代抑制剂,如阿法替尼(afatinib)和奥希替尼(osimertinib),被设计用于另外针对EGFRTM突变,这是对第一代EGFR抑制剂的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奥希替尼(Osimertinib)是第三代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由于其在NSCLC患者中对TM突变的有效性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