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bull肿瘤防治周防治肿瘤上
TUhjnbcbe - 2022/5/11 18:12:00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7.html

4月15日——4月28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周,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第一大主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影响家庭幸福稳定。

国家卫健委指出“恶性肿瘤的控制,应该端口前移”重视肿瘤预防规避癌症风险因素。

“治未病”的思想是传统中医理论,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早预防、早干预、早发现,能够有力遏制肿瘤发病率。

上医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肿瘤防治,重在防

在肿瘤防治的临床诊疗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患者在健康及亚健康时,不去想怎么避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是在患瘤甚至转移之后,才想如何治疗、如何减痛延寿。

本质上,肿瘤防治,重在防,是通过降低肿瘤的发病率等措施来减少因肿瘤导致的终点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医院副院长,全省首批青年名中医、龙江工匠、雪城工匠姜斌建议,“未病先防”通过内服、外治、导引等手段,综合调理体质,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肿瘤发生与发展。“既病防变”的重点是通过扶阳去邪,实现中晚期患者带瘤长期生存,帮助患者减轻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西结合,防早癌

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朱静德表示,目前有60%以上的肿瘤患者接受过中医和中西医治疗,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我们积极运用中医治疗,增强肿瘤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为各阶段患者提供个体化方案:

运用针灸、中药、艾灸等多种手段,治疗肿瘤患者相关的恶心呕吐的情况,改善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在肿瘤早期病友病灶干预后,早期中医药介入,调体质、养气血、促恢复。

对于放化疗相关呕吐、营养不良、造血异常的病友,采用内外同治,达到止呕吐、调营养、培气血,缓解病友不适。通过中医药扶助正气、补益气血、清*化浊等功效,减轻相关反应,在维持阶段,减少复发和转移;在晚期应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仍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相关中医药与康复、心理等服务,促病友恢复社会功能,以实际行动践行“治未病、防早癌”的宗旨。

小小火针,大能量

中医针灸是祖国医学的精华,是一种绿色疗法,安全无*副作用,医院中医肿瘤科,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肿瘤及各种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疑难杂症。

火针作为针灸的特色疗法之一,适应症广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临床使用中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均可以使用火针治疗。

针灸应该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全过程,起到预防肿瘤的功效,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在诸多疾病早期积极进行防治干预,例如:妇科病、胃肠疾病、“三高”人群、各类结节等一系列问题,出现症状就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不要等到发展成肿瘤再去治疗。

针对癌症肿瘤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及放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疗效显著:

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2.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

3.手足综合征手脚脱皮、发黑;

4.周围神经*性:手麻、脚麻;

5.脱发;

6.肝功异常,转氨酶等一系列化验指标紊乱;

7.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出现的结节、囊肿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8.胸水、腹水等。

素材提供: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肿瘤科、治未病科

图文制作:马斯朦、胡芳

审核: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bull肿瘤防治周防治肿瘤上